当前位置: 首页 > 漫谈教育 > 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种载体

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种载体

2014年12月21日 22:28:06 访问量:259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三)
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种载体
【浏览字体:   
2014-12-19
来源 综改司
 

  加强实践育人 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行合一”

  吉林省吉林市通过打造传统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的“五进”活动,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良好成效。陕西省教育厅组织近百万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教育。天津大学在天津文庙博物馆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搭建传统文化专家学者与师生互动学习的平台,举行与国学传播相应的文化活动,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厦门大学开展系列“中国传统文化调研”活动,以南音、德化陶瓷、布袋木偶戏、敦煌手鼓等为研究对象,每年均组织约80余支队伍奔赴祖国各地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调研。首都师范大学开展“中华美德万里行”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万名学子进万家”“百家支部连百校”,开展美德宣讲。

  加强考核评价 发挥制度的“指挥棒”导向作用

  上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重点做好学生品德发展、学习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记录。陕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确保制度化、规范化。从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创建、校内外教育活动开展、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等多方面进行督导检查。贵州、广东、甘肃等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开展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结合起来,要求高校把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过程作为在大学生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拓宽传统文化的“育人时空”

  天津市教委联合“新浪天津”共同开发高校思想教育信息工作平台,占领网络主阵地,宣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厦门大学在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上推出“悦读”“新青年说国学”等传统文化教育专题。湖南大学建设“手机书院”、数字博物馆等文化传播平台,开展“我最喜爱的校园文化产品”创作活动,校园DV、手机彩铃、红段子、红彩信等优秀文化产品在学生中迅速传播,受到师生欢迎。四川大学以裸眼3D、高级影像合成技术展现与推广《中华礼乐全书》。天津科技大学通过“国学飞信”的形式,运用手机网络平台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汇聚各方资源 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诲人”职责

  山东联合省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民进山东省委等部门,连续6年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已形成品牌。天津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老教师)的作用,使学校、社区、家庭三股力量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使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江苏将中小学(幼儿园)诵读活动与学校、家庭教育活动有机融合,提倡师生共读、亲子同读,努力使班级、学校、社区联动,吸引师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南京大学开展“青少年国学启蒙班”活动,从小学走进中学,从学校走入社区,设计课程体系,编写《青少年国学启蒙》教材,取得良好社会反响。武汉大学协助市政协、市委宣传部、武汉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问津国学》电视栏目,为广大电视观众开启了一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

  加强国际交流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浙江推动杭州外国语学校等5所学校设立海外孔子课堂,组织编写出版面向孔子学院学生的读本《悦读浙江》。复旦大学通过孔子学院、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海外中国研究中心等平台,大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厦门大学改编经典音乐作品《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在传统经典的基础上,融合以朗诵、交响乐等艺术手段,先后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演出,观众好评连连。东北师范大学在留学生选修课程中增加各类文化课程,将中华文化体验课程纳入到外国留学生预科教育课程体系中。浙江大学开设留学生“中国学”专业,着力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国际学生。

编辑:尚爱成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保德县第四中学 特此声明。